進入內容區塊

澎湖縣政府

機關消息

*本單元提供公眾化資訊即時API串接服務,詳情請點選此連結

【公務機密維護宣導】公務機密宣導小故事
政風預防科 2021-04-14 669
    公務機密宣導小故事

    話說我國歷史上春秋戰國時代,齊桓公與管仲秘密決定代莒,惟尚未行動消息卻已傳遍全國,桓公質疑令查,結果發現係役人東郭郵所洩漏,而役人回答柦公伐莒係其所猜測,而桓公再問役人,所據為何?役人回答,主公與管仲交談,口開而不闔,應是說莒國,舉手他指之方向亦當莒國,而當此時小國之中只有莒國尚未臣服;桓公聞言驚覺以一些細微之徵候即能判明伐國大事,自此管仲處理日常事務則更謹慎,並道出幾而不密殆、無翼而飛者聲也、凡道必周必密等名言,乃得襄助桓公完成霸業。



    另說五代中吳國徐知誥與齊邱議事,總是選擇水心涼亭低聲商談,冬天兩人在大廳中問圍爐對坐,把周圍的屏風一律撤除,使旁人無法偷窺,他倆用鐵筋在爐炭上畫字筆談,寫完馬上壓平,像這樣慎重其事屏人密語的交談方式,或許有人認為故作姿態沒有必要,但唯有如此,秘密才能確保,不會輕易洩漏出去,有人說過:「當一個人覺得保守秘密比洩漏秘密更為快樂時,這人真正成熟了。」大哉斯言。

    此二則故事,告訴我們事無鉅細,一切以小心謹慎為上,特別是在對敵征戰時,更不可稍存有疏忽大意之心,清季中與名臣胡林翼曾說:「兵事不進則已,進則須策萬全」,又說:「用兵之道,全策為上」所謂萬全、全策,旨在強調任何細微末節都要注意不能輕忽,像這則發生在春秋時代之歷史故事,齊桓公與管仲謀伐莒,行動尚未展開,卻已先走漏了風聲,這是不是表示有什麼應注意而未注意之環節疏漏忽略了。齊桓公回憶當時情境,清楚的記得他與管仲在商議伐莒之初步計畫時,現場並無他人進出,何以消息會不逕而走頗感納悶,事後經瞭解得知原來係1名役人東郭郵,於服勤時偶爾抬頭看到齊桓公與管仲對談,根據兩人說話之唇形動作猜想而,所謂「口開而不闔」,加以手指方向,因而大膽的預測出將有伐莒之行動。

    由上可知機密資料之掌握不一定完全依賴傳統之文書、會議或通信網路等資料才能獲取,純粹兩人之交談,僅憑雙方之口型及肢體動作,即能臆測出相關訊息,做出正確判斷。



    因此我們公務人員平日處理公務時,除了必須要嚴格遵守各項保密規定,嚴防洩密情事外,任何細微末節都要注意,大意不得;至平時出入公眾場合,亦應謹守分寸,不探詢傳播公務,不談論公務行止,務要做到嚴絲密縫之保密要求,方策良全。
最後更新日期:2021-04-14
回首頁 回上頁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