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內容區塊

澎湖縣政府

文化地景

23623

       澎湖群島有早期移民的傳統聚落,為順應環境而發展出的特殊空間地景,有異國統治時期殖民與軍事防禦的空間地景。種種的空間地景呈現了澎湖悠長的歷史與豐富的文化特色。

傳統聚落

       澎湖群島有許多村里聚落至今仍保持相當完整的傳統風貌,古老的石老石古石建築及洋樓住宅群,及在居民崇敬鬼神的信仰下,特有的寺廟、安五營、石敢當、鎮風塔等,構成聚落特殊地景。著名的聚落有馬公市中央街、西嶼鄉二崁村、望安鄉中社村。

 
菜宅或宅仔內

       澎湖群島居民為了抵擋東北季風的侵襲,住家附近幾乎每一塊旱作農地都以石老石古石或玄武岩等當地材料砌築圍牆防風,稱為「菜宅」或「宅仔內」。



 
石滬

       澎湖群島居民善於順應四時的魚季、朔望週期、海底地形及魚類特性等,採取各種漁撈技術,和多樣性的時空利用形態,其中以「石滬」最為著名。石滬以玄武岩疊成,大致可分三種型態,即:半橢圓形、單滬房、雙滬房,全澎湖縣約有600多口石滬,其中90餘口分佈在吉貝嶼四週,故吉貝嶼有「石滬的故鄉」之稱。其中最出名的是七美鄉的雙心石滬,常為地景宣傳的指標。「石滬」是以村為核心的漁撈活動空間配置,屬於有產權的捕魚設施,在台灣本島很少見。
 
軍事地景

       重要軍事地景有馬公金龜頭礮臺、西嶼西臺、西嶼東臺、媽宮古城及順承門、萬軍井,日治時期的篤行十村眷舍、海關、水上派出所、澎湖憲兵隊等。市區馬公市是一個軍事屬性很重的城市,從康熙23年(1684年)在澎湖設立營制起,除了官方建設的營署之外,水師提標、銅山標、南澳標、閩安標等各標官兵也設會館,後來各館又紛紛增置產業,擴張勢力範圍,現在的市區精華地帶,尤其是中央里和復興里之間,幾乎都在清領時期班兵的勢力圈中。到二戰後,軍隊的數量及駐留,都對市況的消長有著決定性的影響,駐軍營舍使用了市區大面積公有地,使馬公市的軍事屬性格外的顯著。
top
top